哈工大(深圳)学子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广东省选拔赛中勇创佳绩
发布人:雷乔治
上传时间:2021-04-27
阅读次数:次
哈工大(深圳)学子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广东省选拔赛中勇创佳绩
(工程训练与创新中心/文)
第二届粤港澳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广东省选拔赛于2021年4月17-18日、24-25日举行,本届赛事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华南理工大学与广东财经大学承办,广东省本科高校工程训练指导委员会协办,吸引了广东省内29所院校、284支参赛队伍,我校学子表现优异,共斩获各类奖项15项。
本届赛事我校学子响应热烈,参与度高,校内选拔过程中共吸引了42支队伍,经过校内选拔赛,我校28支队伍共参与了9个赛项的角逐,在实验与创新实践教育中心工程训练与创新中心团队及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等单位的联合指导下,共获得奖项15项,包括省一等奖7项,省二等奖2项,省三等奖6项,其中由冯硕、刘立福、朱尧晖组成的“精神小火队”在热能驱动车赛项中荣获全省第一,由林杰宇、陈麒源、陆子鸿组成的“平山村搬家队”在智能物流搬运机器人赛项中荣获全省第一,由陈政翰、董子斌、郭自立、王福栋组成的“快乐小太阳队”在智能配送无人机赛项中荣获全省第一,由张星华、黄旭佳、王圣、郭禹淳组成的“让我看看是什么垃圾队”与陈杰崧、 刘哲宁、 袁成组成的“荔园学子队”在生活垃圾智能分类赛项中分别荣获全省第二和第四,由马光远、尹浩帆、吴京、严中文组成的“小羊肖恩说的队”在企业运营仿真赛项中荣获全省第三。
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大赛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训练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大赛以“守德崇劳工程创新求卓越,服务社会智造强国勇担当”为主题,立足人才培养,突出挑战性;立足工程实际,突出智能化;立足现场实践,突出综合性;立足国际工程教育,突出中国特色。
本届大赛体现“五个新”。一是新高度,展示中国新工科专业建设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果,打造更全面、更中国、更创新、更富感召力和影响力的赛事;二是新维度,拓展多赛道,覆盖多学科,呈现校企协同、多学科交叉的丰富内涵,形成创新驱动与制造强国背景下的大国计、大学科、大融合的工程创新大赛;三是新水平,围绕工程实际和社会需求,夯实工程实践基础,突出多学科交叉协同实现创新创造,以高水准办一流大赛;四是新举措,把大赛作为深化大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引导各高校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新工科专业体系、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基地等方面的改革和建设,加快培养卓越工程技术人才;五是新标准,大赛围绕大工程、大智造,体现最新工程教育理念和质量评价体系,注重职业素养、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考察。
本届赛事初步设置4个赛道13个赛项:(1)工程基础赛道,包括:势能驱动车、热能驱动车和工程文化等3个赛项;(2)“智能+”赛道,包括:智能物流搬运、水下管道智能巡检、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和智能配送无人机等4个赛项;(3)虚拟仿真赛道,包括:飞行器设计仿真、智能网联汽车设计、工程场景数字化和企业运营仿真等4个赛项;(4)工程创客赛道,包括:关键核心技术挑战和未来技术探索等2个赛项
4月17-18日参赛合影
4月24-25日参赛合影
获奖名单如下:
赛项 |
获奖学生 |
获奖级别 |
热能驱动车 |
冯硕、刘立福、朱尧晖 |
省一 |
陈在树、李煜铖、徐至灏、肖萧 |
省二 |
势能驱动车 |
李心睿、罗子舟、邓雯月、余蔡霖 |
省二 |
智能物流搬运机器人 |
林杰宇、陈麒源、陆子鸿 |
省一 |
桥梁结构设计 |
楼海浩、李长浩、付岚钰 |
省三 |
生活垃圾智能分类 |
张星华、黄旭佳、王圣、郭禹淳 |
省一 |
陈杰崧、 刘哲宁、 袁成 |
省一 |
季禹同、 王星博、张泽森、 张文轩 |
省三 |
董潜、谢君军、刘慕启、赵书昊 |
省三 |
企业运营仿真 |
马光远、尹浩帆、吴京、严中文 |
省一 |
姜若蓉、李伟钦、张艺嘉、彭陈端仪 |
省一 |
王馨毅、李姝萱、丁灿、刘志宏 |
省三 |
工程场景数字化 |
柯潇剑、章炬、张洛琦、张嘉灏 |
省三 |
水下管道智能巡检 |
李龙、阮骁略、葛旭、刘自涵 |
省三 |
智能配送无人机 |
陈政翰、董子斌、郭自立、王福栋 |
省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