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校区学子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市政环境AI+创新实践能力大赛斩获多项荣誉
发布人:魏熙宇
上传时间:2025-09-26
阅读次数:次
2025年9月19日至21日,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市政环境AI+创新实践能力大赛闭幕式暨颁奖仪式在三亚成功举行。本届大赛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三亚发展控股有限公司和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以“智汇未来之城:AI赋能市政环境绿色革新”为主题,把创新教育贯穿教育活动全过程,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打造市政、环境学科复合型人才,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为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本届大赛规模空前,实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覆盖,共有140所院校的2511名本科生、183名研究生以及多支国际队伍踊跃参赛,参赛阵容与竞争激烈程度均远超以往,已成为我国市政环境学科最大规模赛事之一。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多支学生代表队凭借出色表现,分别获得全国总决赛本科生赛道团体一等奖1项,产业赛道一等奖2项和二等奖1项,充分展现青年学子的高水平实践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此外在地区单项选拔赛中,校区学子获得华南赛区虚仿赛一等奖6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及华南赛区化验赛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


"压力大就喝双黄连队"由生态环境学院本科生黄子函、黄湫棉、雷雅丽组成,在生态环境学院孙飞云、实验与创新实践教育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罗海健指导下,队员们通过实地调研和实验论证提出一套面向未来城市发展需求的新概念处理厂设计方案。在决赛中,队员们依托创新型设计方案赢得评委的一致认可,在本科生赛道决赛中荣获全国团体一等奖。
“管网碳慧队”由环境学院学生陈家骥、王煜琪、于喆、宋云鹏、马玉莹、杨丽航、黄思远。在生态环境学院刘文宗、李西齐指导下,聚焦智慧水务中污水管网监测数据的高效利用,基于多监测点的液位、流量与COD数据,构建了综合数学模型。研究围绕数据质量提升、拓扑关系推断、异常检测预警与效能评估展开,提出多层次分析框架,结合数据清洗、因果检验、机器学习与图神经网络实现高精度异常识别与拓扑预警。结果揭示了管网分流结构及降雨对下游节点的影响。凭借创新性成果与扎实表现,在产业赛道决赛中赢得评委高度认可,荣获一等奖。
"碳链工兵队"由生态环境学院钟斌、田建雄、葛昱坤、李博雅、朱毅五位同学组成,在生态环境学院孙飞云、实验与创新实践教育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罗海健指导下,聚焦碳足迹追踪与评估系统,通过预测与评估能量消耗与药剂消耗来计算碳排放量,以及对水厂工艺进行评价,作品聚焦环境与人工智能交叉领域,体现了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协同攻关的团队精神及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养,最终从全国竞争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产业赛道全国一等奖。
"咫尺青绿队"由生态环境学院陈智睿、李弘怡、邓辽、杨乐鹏四位同学组成,在生态环境学院邢丁予、实验与创新实践教育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罗海健指导下,以污水处理工艺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LCA方法的碳足迹评估模型,通过系统分析能耗、药剂消耗与工艺直接排放,精准量化碳排放,并依托Simapro平台与ReCiPe评价体系实现对水厂工艺段的全局环境影响评估与贡献度解析。作品体现了团队在系统建模、数据分析和低碳决策方面的综合能力,最终在全国竞争中脱颖而出,荣获产业赛道二等奖。